第1091章 检校库_唐朝好地主:天子元从
白洁小说 > 唐朝好地主:天子元从 > 第1091章 检校库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91章 检校库

  朝堂上。

  武怀玉向皇帝奏请正式罢捉钱令史,罢公廨钱放贷,以及成立三大官营钱庄,并加强民间放贷监管,划下借贷月利不得过六分,不得复利,利不得过本等。

  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池塘,

  顿时涟漪阵阵。

  引起无数反对之声,

  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珪高声反对,认为朝廷罢捉钱令史罢公廨钱放贷这是对的,但怎么还能建官营钱庄来放贷?

  魏征也高声反对,他最恨放贷的了,当初为跟太原王氏联姻,借贷给赔门财,结果那高利贷差点把魏征逼的上吊,现在一提放贷,他就恨的牙痒痒。

  在魏老头眼里,放贷的那就是一群最无良的人,朝廷怎么能成为放贷者呢?

  可李世民早已经跟武怀玉达成一致,

  武怀玉今天站在朝堂上也是自信满满,他唇刀舌剑,独战群臣。

  武怀玉当然不会去说官营钱庄赚钱,而是说要带着规范这个行业,要帮助百姓。

  “现在借贷普遍倍利,有急需借贷者,负担极大,现在朝廷有意解民之需,济民之困,

  三大官营钱庄,放贷给百姓月利才两分起,给小商小贩们的帮扶借贷,最高也不过月利四分,

  朝廷还由此出台法令,限制借贷月利不得过六分,利息不得过本,这些难道不是良政善政仁政吗?”

  青苗贷,才两分息。

  助农贷、助商贷,也都才两三分,最高的贷款都不超过四分。

  这多么好的政策,多么关怀帮扶百姓,你们这些宰相,难道就不关心关心黎民百姓?

  可朝廷如果仅仅是说借贷不得过六分,但百姓如果借不到钱,那还是一句空话,所以朝廷得做表率,得拿出真金白银来借贷给百姓,解百姓之急。

  武怀玉站在殿上,

  把魏征都驳的哑口无言,当初你魏征想联姻五姓,堂堂四品官为了一百万赔门财,囊中羞涩借贷无门,最后只能去借高利贷,后来还不起耍赖,那个时候如果有官营钱庄,肯提供两分息,三分息的借贷,

  你魏征难道不愿意,不高兴?

  你曾经淋过雨,难道现在就不愿意替人打伞了吗?

  “朝廷要办的官营钱庄,本质上和常平仓是一样的,都是为了济民。”

  常平仓这些年来,就经营的不错,既帮扶了许多百姓,也还为朝廷增收。

  现在官营钱庄同样如此,而且武怀玉甚至还想到了本钱的解决办法,吸引百姓存款,然后再来放贷,

  这样有闲钱的百姓,能够得些利息,

  而有需要的农民工商,也能解决资金需求,这是双赢啊。

  魏征说不过,却还是认为这是错识的,朝廷不应当去办钱庄放贷,

  但武怀玉可不这么认为,后世国营的还少吗,而且国营也是重要力量嘛,就算是当今,这少府寺里的手工作坊还少吗?

  魏征这样的官员,就是缺少这方面的能力,所以一味的畏惧。

  他们巴不得复古,最好是恢复到周朝井田制,这样管理起来最简单了。

  武怀玉是民部尚书,而且不是第一次担任了,他此前统领三司,引领两税改革,常平仓等也是他完善起来的。

  为贞观崛起助力许多,

  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的,现在武怀玉说要改公廨钱为官营钱庄,要调整借贷利率,

  其实不少人觉得武怀玉的计划还是可靠的,毕竟他有那么多成功经验。

  当然,在金殿上争论最后,武怀玉使出了杀手锏,

  那就是三大钱庄每年赢利,会上缴国库,然后会设立专项,将其中部份划拨给大唐京师地方诸衙门,充做公廨钱补助。

  取消公廨钱放贷后,京师地方的这些衙门,公廨钱当然也还有,来源主要是火耗归公后划转,摊丁入亩钱粮的划拨,以及税赋留存的专项等,

  现在官营钱庄营利,也还要划一笔用做公廨钱补贴,

  这就涉及到所有衙门官员了,

  包括胥吏们也是受益群体,如果这笔钱比较多,那大家都能增加不少福利,不仅仅是衙门免费食堂的伙食更好,也还会有诸如炭薪以及年节福利等更好待遇。

  这个杀手锏一出,

  反对的声音立马就小了许多,

  也就魏征王珪几个还梗着脖子死硬。

  可皇帝却已经抚须大笑,十分‘贤明的’顺从众意。

  “既然利国利民,那就当行,此事便交由武司空负责。”

  “太子。”

  “父皇,儿臣在。”

  “你也参与此事,跟着武司空好好学习。”

  这件事情大体就这么定下来了。

  随后就是进入正式的操办阶段,

  武怀玉在数天后,向皇帝又上一本,

  请求朝廷禁止除三大官办钱庄外,其它任何朝廷机构再向民间借贷。

  想再放公廨钱,不行。

  严厉禁止,哪个衙门敢乱来,那首先追责长官,一票否决,直接处罚,十分严厉。

  当然,武怀玉也考虑到有些衙门肯定会有些小金库等,那这笔钱如果不能放贷,放着也是死钱,不能利用也不免浪费资源。

  因此他建议皇帝,可以允许这些官衙,把这些钱拿到官营钱庄存本生息。

  这跟公廨钱放贷是两码事,

  衙门把一些富余资金存到官营钱庄,得到的是存款利息,而不是自己放贷收息,更不会存在强行抑配摊派的问题。

  至于利息多少,则视本钱多少而定,如果是数额大,当然可以议息。

  如果是一般存款,就按照一般存款利息,具体的当然也还分活期定期等。

  武怀玉的这道建议,其实就是想揽储,毕竟现在三大官营钱庄还没本钱呢。

  钱庄最主要的赚钱业务,就是放贷,可没本钱怎么放贷。

  武怀玉紧接着又上了一道奏章。

  大唐开国虽也有二十年了,但这些天边疆战乱,内地灾情,也是因此遗孤遍野,到处都是户绝财产和无主财产,

  这些财产还引发许多民间纠纷等,

  武家这些年就收养了许多孤儿,对此还是比较了解的,他提议朝廷官府出面,把属于孤儿、绝户的财产,全都普查登记,然后由官府代为保管。

  朝廷专门成立一个检校库,保管这些财产并负责经营。检校库每个月再给那些孤儿发放一笔钱,做为他们的生活费用,

  等将来孤儿们长大,属于他们的那笔登记在检校库的财产,则发还给他们。

  这也是保障这些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的基本利益。

  当然,检校库既然把那些孤儿、绝户的财产登记保管,那会是一笔很大的数目,所以这钱最好是也能生息。

  这利息也能做为国家运营检校库,保障孤儿们利益的开支成本,使得检校库更好运营。

  当然,检校库不适合自己去放贷,

  所以检校库的资金,可以直接交给三大官庄,代为放贷,协定利息。

  这样检校库也得益,三大官营钱庄也得利,双赢。

  这又是一个利民之策,

  李世民当然不会拒绝,

  早朝时一宣布,连魏征都觉得没法反对,那么多孤儿,确实存在。而许多绝户也是事实,民间为了吃绝户争孤儿财产,矛盾纠纷也多,吃绝户嘛还仅是吃相难看闹一地鸡毛。

  但那些孤儿确实可怜,武怀玉的这检校库计划挺好。

  也别那些什么亲戚朋友来争财产了,

  让朝廷代为保管他们的财产,朝廷按月发放一笔生活费,谁肯代为抚养孤儿,那就能拿到这笔生活费。

  而孩子将来长大后,官府把代为保管的财产发还给他,

  多好。

  魏征听了都十分感动,

  以前,民间孤儿,一般也都只能是由宗族亲戚等抚养照顾,可很多人得不到真正的照顾,甚至有人只是为了得到财产。

  但现在设立检校库,代为保管财产,谁也别急,朝廷按月发抚养费,谁抚养谁拿,等孤儿成年,财产发还给他自己。

  当然,

  天下孤儿并不是个个都还有家产,

  所以检校库成立,还可用那些收回的绝户财产,来给那些无产的孤儿发放生活费用,甚至是建立一些孤儿院养老院等福利机构。

  如果将天下孤儿、绝户的财产都登记收起来,那不是一笔小数目,存进三大钱庄,利息也有不少。

  这件事若真能做成,

  那以后得养活照顾好多少孤儿?

  武怀玉搞的这个检校库,其实就是相当于信托理财,

  “这个检校库保管的钱存入官营钱庄,利息多少,能不能保证本钱安全?”魏征追问。

  存款利息,

  这也是最近武怀玉一直在考虑的事,

  以前没有真正的有息存款,一般是寄存保管业务,要出保管费的。当然一些百姓商人地主可能会把一些闲钱,交给寺庙或是店铺,代为出贷等,约定收益。

  “目前官营钱庄暂定的借贷利息是年息两分到四分,”

  年息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,还是比较低的,最低月息也只有一分多点。

  既然放贷的利息低,存款的利息也不可能高,

  所以初步拟的存款利息,是活期月息五厘,定期从半年到一年、三年,则分别是六厘、八厘、一分息。

  最高三年期,暂定的是年息百分之十。

  存一贯钱,一年利息一百钱,三年利息三百钱。

  这个利息要是放在后世,那就高的离谱了,后世都要负利率时代了,三年期都不到三。

  不过现在毕竟借贷年利能达到四十,甚至私人的往往超过百分百,

  所以这三年,也才一分生息,确实不高。

  当然,如果是那种大额的款项,那个可以跟钱庄协议,拿个一分半甚至两分也是有可能的。

  检校库的钱,存进三大钱庄,可以存一部份三年期的一分息,年利息百分之十,还是不错的。

  毕竟钱存进三大官营钱庄,肯定本金安全可靠,又有稳定可靠的收益,还是不错的。

  魏征也觉得不错。

  一分生息,检校库的钱能够生生不息,那这些孤儿们也能得到稳定的帮扶。

  不过细想想,这边最高存息是一分,而最高借息却是四分,这里面直接是差了几倍啊。

  武怀玉这算盘还真是打的响,

  一分吸储,四分放贷,赚翻了。

  哪怕是两分的青苗贷,都赚了倍利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jtxt.cc。白洁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bj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